第324章 叶瑾的急智_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
海棠搜书 > 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 > 第324章 叶瑾的急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4章 叶瑾的急智

  朱棣则道,“法子虽然简单,但是把法子想出来可不简单,要不然为何会困扰两县这么多年?!”

  船舱里的徐妙锦听到徐增寿的话之后,也轻笑道,“哥哥岂不闻大成若缺,大巧若拙,越是简单的方法,就越是不简单。”

  徐增寿讪讪。

  确实。

  现在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方法简单,但是过去几十年偏偏就没有人能想出来。

  而那小子却能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就想到了这么简单的法子。

  不说别的,单说这一点,他就已经能够称之为‘智谋无双’了。

  其实这是高看叶瑾了。

  叶瑾确实聪明,而且见识不是这个时代任何人能比拟的。

  但是那他和那些可以在青史留名的大人物相提并论,还真的是高看他。

  叶瑾这个河中除树的法子其他聪明人真的想不出来吗

  也不尽然。

  如果其他人也想不出来,为什么江宁县会将这道题作为两县比试的第二道

  题

  因为比试的规矩就是两县相互出题,如果答题方答不出来,出题方却是要给出正确答案的。

  换句话说,就是江宁县那边已经有聪明人想到了河中除树的法子。

  只是对方有足够的时间出题和解题,而叶瑾只有区区一个时辰而已。

  所以如果真想夸叶瑾的话,夸他有急智倒也符合贴切。

  不过既然这道题不是什么难题,那些可以青史留名的大人物聪明人只要思虑许久,也定然知道解题之法,那么为何这么多年没有人将这颗妖树给彻底铲除呢

  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那些大人物很少会将心思放在这种小事上面。

  对。

  没错、

  这件事确实是一件小事。

  首先,秦淮河本身就不是应天府依赖的交通要道,不管是江宁县还是上元县,都有其他水道可以替代。

  0……求鲜花…………

  所以这条河虽然会让两岸便利,但是并没有涉及到两岸百姓之民生。

  而那些大人物高高在上,别说没有涉及到两岸百姓的民生,就算涉及到他们也不会在乎。

  其次,大人物们有别的要紧事要去做。

  就算是没有别的大事要忙,去风花雪月,饮酒作乐岂不是更痛快,谁会关心秦淮河下游的一颗古树啊

  就连叶瑾也从来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不。

  不是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而是他压根就不知道这件事。

  所以此题虽难,但是也不是只有叶瑾一人能解。

  其他聪明人或许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或许是没有叶瑾这种急智。

  但是不管怎么样。

  第二道题上元县解答的很完美。

  这颗水杉树虽然木质坚硬,但是也扛不住几个木匠用斧子挥汗砍伐。

  所以仅仅一炷香的时间,就将树心木屑掏个干净。

  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继续延伸下去。

  一直到树根处才罢休。

  然后几个人朝着不远处的大船招了招手,这艘大船就赶紧过来,把几个人从‘树洞’之中捞了出来。

  船老大这才驾驶木船,朝着已经只剩下树皮的妖树撞了过去。

  只听到咔嚓一声响动。

  这颗盘恒于此百余年的‘妖树’,就这样连根折断了。

  “好.….”

  当妖树树干被大船撞断的那一瞬间,河两岸围观的百姓们瞬间就爆发了雷鸣一般的叫好声。

  上元县的这一招实在是太漂亮了。

  不但赢的精彩,而是还‘为民除害’。。

  关键是。

  不管是上元县还是江宁县的百姓,对叶瑾都是一万个佩服。

  所以除了那些地主老财、纨绔子弟、达官贵人们,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对叶瑾的支持。

  这一次比试并不是两个县之间的比试,而是叶瑾和一群达官贵人“四二七”的比试。

  第二道题解答的这么漂亮,周围围观的百姓岂能不大声叫好

  不过百姓大声叫好,但是邓译等人胡子都快被气歪了。

  他们怎么都想不到,叶瑾居然会这么难缠。

  苦思冥想才想出来的法子,居然就这样被人家轻轻松松的给破解了。

  真真是叔叔可以忍,婶婶也不能忍。

  所以邓译一拂袖,怒道,“走,今日的比试还没完呢,且看他叶瑾小儿出什么招

  再说,本官就不信了,第三题他还能答的如此轻松。”

  说完转身上马,径直朝秦淮河上游而去。

  李景隆等人也是一脸铁青,纷纷拂袖离开。

  至于叶瑾。

  早在大船即将撞断树干的时候,就已经带着手下离开了。

  这叫什么

  事后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河中的画舫船舶等等,也一艘艘往上游而来。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今天的比试到现在才过去一半。

  江宁县已经出了两招了,现在该轮到上元县出手了。

  果不其然。

  等所有人都重新回到了秦淮河上游,满头大汗的小胖子朱雄英就赶紧朝着石拱桥最高处冲了过去。

  等到陈县丞和张典吏来了之后,他就迫不及待的说道,“我上元县第二道题,乃是‘君子六艺中的‘御’,不知道贵县哪位勇士敢来答题?!”

  之前就提到过,‘君子六艺乃是礼、乐、射、御、书、数。

  不过有了第一道题的经验,现在邓译等人也知道上元县的‘君子六艺’和他们理解的君子六艺有些不一样。

  比如说第一道题乃是君子六艺中的射’。

  春秋战国时期的‘射’明显就是弯弓射箭嘛。

  但是上元县竟然不讲武德,居然是用火铳射中靶子。

  春秋时期哪有火铳

  但是又不能说人家违规,毕竟用火铳打靶也是‘射’,不是吗

  至于‘君子六艺’中的‘御’,如果按古文理解的话,倒也简单,那就是驾驭马车。

  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马鞍等物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所以那个时期的作战方式是一个人驾驶马车,另一个人在马车上弯弓射箭,进行远程打击,还有一个人则手持长矛,进行近身搏斗。

  所以驾驭马车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十分重要。

  就比如说战国七雄的赵国,其先祖本来是商朝重臣,赢姓,和秦国乃是同气连枝的一家人。

  等到商朝被西周灭国之后,秦赵两家的先祖就投靠了西周。

  等到了周穆王时期,赵家先祖因为驾车驾的好,所以被周穆王赏识,然后就有机会到了晋国做官,最后三家分晋,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

  至于秦国先祖,则是因为养马养的好,所以才被分封到关中地区,最后成功崛起,一统天下。

  所以驾驭马车在春秋战国时期,可是一个技术活,而且还是专属于贵族的技术活。

  如果驾车驾的好,甚至还有可能成为一方诸侯呢。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用战马牵引的战车早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了,马车现在已经变成了交通工具。

  而上战场打仗,只能依靠骑兵。

  所以上元县的第二道题‘御’,明面上是驾驭马车,不过应该是考验骑兵吧,

  毕竟现在虽然战马拉拽的战车不能上战场了,但是马夫遍地都是,而且技术好的马夫也多如牛毛。

  叶瑾不可能那么蠢,会出这么简单的题目。

  “小公子要不先出题,等小公子出题之后,本县再选勇士前来答题,您看如何?!”陈县丞赶紧回答道。

  朱雄英不置可否,0.7淡淡说道,“既然如此,那小爷可就出题了。”

  他一边说,一边就朝不远处招手。

  只见上元县的差役赶紧走到广场的一个角落,把四周的百姓驱赶到一边,然后才走到角落里一个被布料遮掩的结结实实的巨物面前。

  几人合力,掀开了布料。

  当巨物出现在众人眼中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这…这…这到底是什么怪物啊

  不只是围观的百姓,就连那些见多识广的达官贵人们见到这个‘巨物’之后,也都是一脸懵逼,

  这到底是什么怪物啊

  怎么有点像.马车

  如果是马车的话,怎么连车辕也没有呢。

  而且大部分材质都是铁质的。。

  哪家马车是用纯铁制成的?!就不怕把马累死吗

  远处的朱元璋看到这个庞然大物,一头雾水的扭头看向朱标问道,“这个是什么玩意儿!?”

  朱标苦笑道,“爹,您老天天都忘上元县跑,您都不知道,儿子怎么又知道05?!”

  “哼,这个小王八蛋天天就知道捣鼓这些玩意儿,一点正事都不做,不行,得早些让他认祖归宗,然后让他给你分担一些政务才行,以他的才干,放在上元县有些大材小用了。”朱元璋说道、

  朱标忙不迭的点头,道,“五弟大才,放在上元县确实大材小用了。”

  朱标号称是华夏几千年地位最稳固的太子,所以他从来没有考虑过叶瑾,或者自己的其他兄弟会来谋夺自己的太子之位。

  而且实话实说,如果太子朱标能够活到老朱驾崩,然后荣登大宝之位的话,就

  算朱棣的野心再泛滥,也不敢起兵造反。

  不。

  甚至连起兵的这个念头都不会有。

  而且靖难之役也不全怪朱棣、

  要不是朱允灯那个大傻逼屡屡犯错,对各地藩王实在是太狠的话,朱棣也不会铤而走险。

  之后朱棣起兵造反之后,这厮又犹犹豫豫,讲究‘礼仪道德’了,还要求前线官兵不能让他背负‘弑叔’的罪名。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tso.cc。海棠搜书手机版:https://m.hts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